新聞詳情
避難硐室各系統的構成發表時間:2022-06-15 13:06 避難硐室各系統構成 避難硐室結構組織分為過渡室、生活室,如下圖所示: 過渡室 過渡室是避險人員進入生存硐室的必經通道,在過渡室中安裝有氣幕噴淋裝置,氣幕裝置為高壓空氣形成一道氣幕墻,用于隔絕外部有毒有害氣體,噴淋裝置為人員進入生存室后,將避險人員身上的粉塵,有毒有害氣體等吹洗干凈,保證硐室內部的環境及氣體干凈 生活室 生活室又叫生存室,是避險人員生存的場所,室內提供了額定防護人數的有效座位,座椅下為儲物箱,用于存放二氧化碳吸附劑,一氧化碳吸附劑,礦燈,隔絕式壓縮氧自救器及生命保障必需品等。 在生存硐室內配置有自備供氧系統、壓風供氧系統、空氣凈化系統、降溫除濕系統、通訊系統、照明系統、環境監測系統、生存保障系統等。 避難硐室各系統介紹 1.防護密閉系統 采用向外開啟的兩道門結構,第一道采用防爆密閉門,在門正(迎爆)面上爆炸沖擊波載荷峰值超壓不小于0.6MPa,耐壓不小于2Mpa;第二道采用防護氣密門,在氣密試驗<50Pa/min,耐壓不小于1.5Mpa。 2.氣幕噴淋系統 氣幕噴淋系統中的噴淋裝置為人員進入生存室后,將避險人員身上的粉塵,有毒有害氣體等吹洗干凈,氣幕裝置為高壓空氣形成一道氣幕墻,用于隔絕外部有毒有害氣體,保證硐室內部的環境及氣體干凈。 可實現防爆門打開時,氣幕吹洗自動啟動,防爆門關閉時,氣幕吹洗停止工作;自動失效時可以轉換手動開啟,保證裝置的安全性。 3.自備供氧系統 主要設備:氧氣控制箱、空氣減壓器、氧氣減壓器、高壓軟管、匯流排。 通過儲存氧氣,及時補給硐室內人消耗的氧氣量,維持硐室內氧氣的分壓達到適當的水平。由高壓醫用純氧組成的氣瓶組,作為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供氧源。在氧氣的出口端,通過手動操作面板可控制氧氣的輸出流量來實現0.5L/人·分鐘的供氣量以及查詢供氧氣流的壓強。 4.壓風供氧系統 主要設備:三級過濾器、減壓器、流量計、消音器 該系統是利用硐室前預埋的壓風管路作為氣源,經過閥門后先進入三級過濾,然后經過預先設置的減壓器、管路進入氣體輸出端,從而轉到每人手中的呼吸面罩中,為避難所內避險人員提供更加新鮮、舒適的空氣。 5.降溫除濕系統 降溫除濕系統采用相變蓄能材料,相變材料(PhaseChangeMaterial)是指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形態并能提供潛熱的物質。相變材料由固態變為液態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相變過程,這時相變材料將吸收或釋放大量的潛熱。 6.空氣凈化系統 主要設備:空氣凈化裝置、CO吸附劑、CO2吸附劑、干燥劑等 本系統主要通過空氣凈化機來濾除密閉空間中的二氧化碳(CO2)、一氧化碳(CO)、甲烷(CH4)、硫化氫(H2S)等有毒有害氣體,也可以濾除空氣中的水汽及臭味等。 7. 供水排氣系統 主要設備:供水裝置、水凈化裝置、手搖排水泵、自動排氣閥、手動排氣閥等; 在井下建設避難硐室需要充足的供水,供避險人員在避難的時候可以有足夠的飲用水和生活用水,還需要避難硐室用排氣系統,硐室排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套設備,可以保障井下硐室場所的空氣質量 8. 環境監測系統系統 主要設備:氧氣傳感器、甲烷傳感器、一氧化碳傳感器、二氧化碳傳感器、溫濕度傳感器、壓差計等。 所有傳感器應能與安全監測系統聯網并傳輸到地面監控系統主機。 9. 照明系統 主要設備:饋電開關、照明綜保、后備電源、礦燈、巷道燈等 10.附屬系統 為了給避險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,保證避險人員健康安全,在避難硐室內應配備座椅、擔架、自救裝置、急救箱、食品、飲用水、CO吸附劑、CO2吸附劑、坐便器等。食品配備量不少于每人每天5000kJ,飲用水不少于每人每天1.5L。
上一篇避難硐室的日常維護(一)
|